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立交>缤纷教研> 文章

回家路上的风景—教育案例

发布时间:2017/4/14 10:55:21 作者:戴晶 浏览量:919次

回家路上的风景

一.背景

从幼儿园下班回家的路上总是要经过小学,每天来接孩子们的家长、放学的孩子们和路边摆摊卖小吃的摊贩让这条路显得异常热闹。经常还能看到一些幼儿园放学的小朋友还没有回家,还在路边玩耍,孩子们自在玩耍,大人们互相聊天说笑,一切显得那么温馨平和。一会儿,不和谐的场面的出现了,只见一位奶奶“啊呸”吐,一口痰就吐在了干净的路面上,奶奶吐痰的动作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就像什么的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和旁人聊天说笑,而旁边的孩子有样学样,也学着奶奶那样,大口吐痰,当然孩子只会吐出唾沫,奶奶看到了,大声笑骂道“你个小东西,这么小吐什么痰啊?”,显然,奶奶这种大嗓门式的笑骂孩子已经习惯,并没有理会,还是继续模仿大人的动作,唾沫吐的满地,奶奶便不再管孩子,继续沉浸在她的聊天事业中去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大的,爷爷奶奶那辈的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带给孩子们正确的示范,很多孩子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成长,让孩子们在幼小的年龄层就开始学的“老练”,就是我们常说的:“这孩子看起来自来熟,一点不怕人,跟个小大人似的”,听起来像是褒义的,但实际上就是说这个孩子缺乏这个年龄该有的童真,那这样的一切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班级的孩子是否也像这个孩子一样是个“小大人”呢?果然,不久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二.实例

场景一:

午饭过后,小二班的孩子们习惯去幼儿园的后花园散散步、欣赏欣赏风景,钱老师带着孩子们边走边唱歌,我跟在孩子们的后面,这时候,走在我前面的小轩开始不断的向地上吐口水,我走过去问“小轩怎么啦?怎么一直在吐口水?”小轩说:“老师,我有点咳嗽,有痰。”“那你可以向老师要纸啊?怎么可以吐在地上呢?”小轩头一昂,嘴巴一瘪说:“哼,我爷爷就是这么教我的,有痰就要吐掉,我爷爷也是吐在地上的”。看着孩子的样子我不忍心苛责,毕竟孩子这样做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大人。于是我说:“小轩,有痰的确要咳出来,但是不可以吐在地上啊,你看,大地妈妈的脸蛋上多干净啊,这么干净的脸蛋,如果有很多痰在地上,是不是很难看啊?如果你等会还是要吐痰的话,你向老师要面纸,我带了很多面纸,你把痰吐在面纸上,包住然后扔垃圾桶里,这样大地妈妈的脸上不就漂漂亮亮的吗?”听了我的话,小轩好像明白了什么,接下来的路程他不再往地上吐口水,也不再说喉咙里面有痰了。

场景二:

晨间锻炼回来后,孩子们各自喝水、擦汗休息,这个时候有小朋友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小鑫说脏话。”我一听赶紧走到小鑫的身边,这个时候小鑫看到我的眼神是有点瑟缩的,我悄悄的问小鑫:“小鑫,刚才听小语说,你说了不好听的话是不是?”小鑫说:“没有啊,我只是说了大狗屁。”我继续问:“你觉得这个话好听吗?”小鑫说:“我就喜欢这么说,大—狗—屁。”现在小鑫的脸上再也看不到之前的瑟缩,还有一些得意的表情。放学后,我和小鑫的妈妈单独谈了一会儿,小鑫妈妈说:“我们在家也经常听到他讲这个话,但是无论我们怎么批评,让他不许讲,他都做不到,还和我们生气。”我接着问:“那小鑫从哪里学到这些话的呢?”小鑫妈妈叹口气说:“唉,有一天周末,我和孩子爸爸都加班,只有孩子爷爷在家带孩子,孩子爷爷平时喜欢在家看家长里短的新闻,有时候对一些事的看法比较愤慨,所以偶尔会带一句不好听的话,不知道那天怎么搞的被小鑫听到了,我们下班回家孩子就经常说这句话了,怎么也改正不过来了。”听了小鑫妈妈的话,我有些感慨,现在的孩子很聪明,学什么都很快,而孩子是一张白纸,学什么反映什么。

下午午点过后,我和孩子们讨论了关于随地吐痰和说不好听话的事,很多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在地上吐痰,什么是不好听的话。通过这节谈话活动,很多孩子都意识到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对了,我也让孩子们回去督促自己的家长,去观察家长们的不文明行为,做到孩子和家长共同文明。

三.分析与思考

目前,越来越多的奶奶,爷爷,姥姥,老爷,投入到看管孙辈的行列中。无论是在社区的大院中,还是在幼儿园的大门前,都可以看见有许多老人在看管或接送着他们的孙辈们。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也有一半的幼儿有老人接送。通过和老人交谈以及对幼儿的了解、观察和分析,发现老人带孩子既有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我周围的父母普遍都是上班族,平时工作也比较繁忙,大多数时候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案例中的小羽和小鑫就是典型的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而孩子的爸爸妈妈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过的更好,所以经常加班工作,导致孩子们和父母的接触就比较少,平时放假的时候,父母更多是想要休息,补充能量,很少带孩子们出去游玩,更多的时候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在小区周围散散步,绕一圈。而爷爷奶奶的知识层面比较低,视野也不会很开阔,对孩子的教育按照老一套的方法,从自己的观念,理念为出发点,这方面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尤为不利。

老人对隔辈会非常地疼爱,很多都是没有底线的。这就容易对孩子娇生惯养,这种教养模式对孩子的伤害将是终生的。使孩子不能够独立,对自己行为不愿负责任等等。 其次,孩子长期由老人带,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自然会生疏,以后孩子大了,当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说的话他会下意识地反抗。在他心里,他的爷爷奶奶都不教育他,凭什么要听你的话。

最后,老人往往是认老理,会把过去一些不适宜的教育方法带给现在的孩子,现在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接受不了,而在无形中,无疑会阻碍孩子的人格发展。

那么,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需要我们和家长共同努力。

第一、通过儿歌、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了解习惯养成的内容。

儿歌以其琅琅上口一直为小班幼儿所接受,因此,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加入与好习惯养成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小朋友学会儿歌,同时将所学的儿歌布置在《家长园地》,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并且要求每次的内容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共同阅读,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守规则常坚持。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可以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说脏话。这些规则的制定幼儿必须遵守,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 第三 、标准统一,家园合作,共同监督

如果在幼儿园老师说“左”、家长又偏偏说“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家长也必须做到,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

第四、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家长,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习惯。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因此,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未来孩子是否能够很快融入这个社会中,需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习惯。我经常听见家长在孩子不懂礼貌时说出这么一句话:“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你的老师没有教过你嘛?”其实,听了这些话,我的心理有些难过,在幼儿园里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展现幼儿教师最专业的一面,从来都是以最正确的方式来约束自己,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因为我们深知我们面对的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需要好好培养,用心灌溉。在他们的人生中我们幼儿教师占据了一小部分,而父母确占据了大半部分,不论你们有多么繁忙你们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负责人,而爷爷奶奶的影响力绝对没有你们大。哪怕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持之以恒,孩子们一定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我的中国梦

下一篇爱发脾气的潇潇

版权信息: 南京市翠屏山幼儿园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网站建设: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