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闯祸”的孩子
发布时间:2017/4/14 9:53:20 作者:许海笑 浏览量:971次
爱“闯祸”的孩子
【案例背景】
晨晨是一个聪明、健康的男孩子。各方面发展均衡。平时也比较活泼调皮,喜欢和男孩子们一起打打闹闹。但也容易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当出现这类问题时,总是将错误推到别人的头上,从不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自尊心比较高,不愿别人指出他的缺点与不足,会找很多借口来掩饰自己。当受到表扬时会变得很骄傲,不停地和身边的小朋友炫耀。
【案例描述】
场景1: 9月3日上午,晨间锻炼的时候,突然一个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老师,晨晨跌倒了。”我连忙看过去,发现晨晨坐在地上,摸着他的小腿,我跑过去问:“晨晨怎么啦?怎么摔跤的?”他一见我来了,立马就哭着说:“轩轩把他弄跌倒的。”我边问他边用手轻轻的弯动他的腿,看他的反应,还好他的腿没事,我又问他:“还觉得哪里疼吗?”他指指他的脚踝上方,我把他裤腿掀起来,发现略红了一点,他看看我,又说了一遍:“是轩轩弄的。”我问他:“轩轩怎么弄你的?”他大声说:“他是故意弄的!”我又问:“他是怎么弄的呢?”晨晨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只说是轩轩故意弄的,故意撞到他的。我把轩轩叫来问他是怎么回事,轩轩说:“我没有弄他,是他自己摔倒的。”我找来了当时在他身边一起玩的睿睿,我问睿睿有没有看见,睿睿说:“我看见的,是晨晨在这边跑的,撞到了轩轩,就摔下来了。”这时配班老师说:“轩轩真的是故意的吗?是他撞你的吗?”晨晨依旧说是轩轩撞的。我过去问配班老师:“你看到了吗?”配班老师说:“我当时就在旁边,晨晨游戏时很兴奋,一直跑来跑去,我提醒了他很多次注意安全,他还是不听,说着就撞到了轩轩,轩轩还没说什么,晨晨就哭了,还说轩轩撞的。”我把晨晨叫过来问他:“晨晨,你到底是怎么跌倒的啊?”晨晨依旧一口咬定是轩轩撞的,我又说:“刚刚老师已经看到了是你跑的,然后撞到了轩轩。”这时他不再和我做眼神交流,而是望向别处,但嘴里依然念念有词说是自己跑的,但是是看到别的小朋友跑的,跟别人学的。他虽然不再说是轩轩撞的,但也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说跟别人学的。
场景2:9月12日中午,孩子们洗完手在座位上等待午餐,忽然只听“哗啦”一声,有孩子说:“老师,晨晨把筷子打翻了。”我走过去看见晨晨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我说:“是你打翻的吗?”他点头,我让他把筷子捡起来,拿到水池洗一洗。等吃过饭后,我问他:“你有没有想一想刚刚你做的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他说:“我本来是把手放好的,但是睿睿在玩筷子,所以我也玩了,然后把筷子打翻了。”这时,保育老师在旁对我说:“晨晨筷子打翻的时候,睿睿根本还没有上座位。”我听了之后轻声对他说:“可是睿睿还没上座位呢,你怎么会看到他玩呢?”晨晨听了之后不说话了,我对他说:“你仔细想一想最近的表现怎么样?”他想了一会儿,过来对我说:“今天早上锻炼的时候,我跟涛涛在追着跑,因为我是想告诉他不要跑了,要锻炼去了,但他跑太快了,我追不上。”但是早上我一直看着他们两个边跑边玩,而且是晨晨早前面跑让涛涛去追他,我提醒后两个孩子才停下来。
场景3:9月26日下午孩子起床后,保育老师对我说:“晨晨一个中午都没睡觉,手里拿着玩具。”我把玩具拿过来发现是早上孩子们玩得桌面玩具,应该早已经收起来了,我把他喊过来问:“你今天睡觉了吗?”他摇摇头,我又问他:“为什么不睡啊?”他不说话,我拿出玩具问:“是因为玩玩具的吗?”他想了一会儿说:“不是的。”我说:“那是为什么?”他又不说。我问他:“玩具从哪来的?”他想一会儿说:“我没拿。”我问:“那是怎么来的?”他说:“捡的。”我问他:“为什么不还回去?”他说:“我想等会儿还回去。” 就这样一个晨晨说了六七种理由。
【案例分析与教师干预】
通过这些事情,我觉得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心理成长,孩子对老师撒谎,自己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其他人的身上,这是孩子的自尊心过高和缺乏责任心的表现,长久发展下去,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比如在需要合作的时候,孩子都以自己为主体,忽略别人。当发生争执时,也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就算知道是自己的错也会想尽办法的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而不会反省自己的做法。其实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现在大多数是独身子女,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里面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特别宝贝,见不得他受一点委屈,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得不到的就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拼,直到家长妥协为止。这样的家庭环境给孩子造就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孩子有了一定的优越感,什么事都得顺着孩子的意思来,什么事也都是别人的错。这也让孩子变得有些自私。最常见的就是当孩子不小心撞到了桌椅,或是摔倒时,爷爷奶奶就打桌椅或是拍地,嘴里还说就怪这个东西,把我家宝宝弄疼了,宝宝不哭哦,我帮你打它。家长把这种举动当做安抚孩子情绪的办法,之后孩子跌到之后爬起来会自己也拍地,埋怨师地不好走,但久而久之下去,其实这样的做法使孩子从小的时候就让学会了推卸责任,孩子的性格和脾气多数是因为家庭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所引起的。
面对这种事,我觉得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其实孩子撒谎,把错误推给别人,有主要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孩子认为可以骗过老师和家长,不会被发现;第二,孩子自尊心高,害怕被责罚。关于这两点,家长或老师首先要明确的告诉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这是可以得到原谅的,只要积极的承认并且改正就可以了,但是撒谎、推卸责任是不应该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发生问题时不要纠结事情的后果而不敢面对,而是想办法怎么解决问题,事后再反思自己当时的行为并改正,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其次,家长和老师也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不要一味的责备孩子,让孩子有恐惧而不敢承认错误,我们要把焦点放在改正错误上,让孩子学会承担。另外,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大多取决于他身处的环境影响造成的。3—6岁是孩子性格塑造最重要的阶段,孩子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而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0—6岁是孩子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是一生中最富可塑性的阶段,也是为孩子的性格奠定最坚实基础的阶段。此时,外界的刺激会在他们的大脑里留下很深的痕迹,刺激反复呈现,就会转化为内在信息,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如果大人给了孩子说谎话的行为,那么孩子也会不自觉的模仿,比如爸爸妈妈会和孩子说:不能把这些话告诉别人哦,如果有人问你,你就说不知道。其实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了。每一个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社会承认受大家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正面引导孩子,教会孩子学会诚实。
在面对晨晨不愿意承认错误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先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同时,引导他改正错误,我对晨晨说:“小朋友犯错误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承认错误之后积极改正就行了,但是小朋友是不应该说谎话的,我们都喜欢诚实的小朋友,诚实的孩子是最可爱的,你悄悄地告诉我玩具是怎么来的。”晨晨低下头,不停地绞着手指头,我看他不说话,继续鼓励他:“没关系,你在我的耳朵面前轻轻的说,我们不让其他人听到,这是我们两的小秘密。”晨晨听了之后,慢慢的就近我耳边,轻轻的说:“是早上收玩具时小朋友掉下来的,我就捡起来玩了。”我听了之后问他:“那你觉得你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吗?”他说:“我不应该睡觉时玩玩具,应该把玩具还回去”。我说:“晨晨长大了,虽然不小心犯了错误,但是学会了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我们下一次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好吗?这一次就当是我们两人的小秘密,我们谁也不告诉。”我做了一个“嘘!”的动作把晨晨逗笑了,我觉得这是孩子轻松、释怀的微笑,他担心受到批评,所以才不愿意承认错误,但我相信如果教师用正面的态度去引导,孩子们都会愿意说出心里话。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积极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幼儿,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品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和家长一起多交流沟通,我们要给予家长一定的建议,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让他们学会承担,做一个有责任的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