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口袋里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7/4/14 14:06:03 作者:方璟思 浏览量:1083次
案例的背景:
作为教师,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习惯直接传授幼儿知识,幼儿从而获得间接经验,在这种模式下,幼儿仅仅是在知识的堆积中成长,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的学习。往往事倍功半,但是如果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幼儿更多的的自主权,让他们去自主探索,也许他们不一定能学到本领;但如果剥夺了幼儿尝试的机会,那么他们永远不会成功。
你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或发现?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孩子都爱趴在地上捡东西,不管是散步还是外出活动,总能带回来各种各样的“宝贝”。而这些他们看似“十分宝贝”的东西,总是把教室破坏的脏兮兮。每次看到我都是生气的让他们扔掉,可是孩子们从不买账。某一天我看到他们在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宝贝,有的让别人猜一猜他的小树叶在哪儿捡的,有的让别人来闻一闻它的小花瓣是什么味道。于是我决定抓住契机,利用孩子们口袋里的“宝贝”与主题《找春天》有机的结合,带他们去大自然探索不一样的世界。
案例的过程:
(一)不经意间发现的“宝贝”
阳春三月,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天中午散步回来,泽泽和芒果拿着他们的“宝贝”给我看,“老师,你看我的花瓣中间是白色的,边缘有点粉色”泽泽举着他的花瓣给我看。“你知道这是什么花的花瓣吗?”我问他。他摇了摇头,芒果也围过来说“我也不知道我的叶子是什么树上的。”他们的小眼神迫不及待的看着我,但是我没有立刻把答案告诉他们,因为我决定把寻找答案的机会留给他们自己,于是我说:“那么下午起床以后我们一起去小花园里寻找答案吧。”下午的户外活动孩子们格外期待,他们问我今天我们要玩什么,于是我拿出泽泽和芒果的宝贝,告诉他们今天的游戏是小小侦探,他们要来当一回小侦探,侦探的任务就是寻找花瓣和小树叶的家,而唯一的线索就是小花瓣和小树叶。到了小花园里,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拿着放大镜,有的蹲在草丛里寻找;有的站在小树前仔细观察;还有的在落叶中想要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老师老师,我发现了这片花瓣。”“老师,我觉得这朵花瓣和杏花花瓣很像”“我觉得应该这个叶子绿油油的肯定是柿子树刚长出来的新叶子”......没一会儿工夫,大家就有了不小的收获,于是我们坐在小长廊里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小欣说:“我发现小花瓣的颜色是粉红色,花瓣是紧紧的挨在一起的,里面还有小花心。和我们幼儿园里的桃花很像。”萱萱也迫不及待的说:“我也觉得是桃花,我刚才在小池塘边看到了桃花瓣,它们是一模一样的。”“老师老师,还有那片叶子,我是在这颗树下捡到的。”芒果指着他发现的那棵树。当然也有人有着不同的想法,为了验证大家的猜想,我带着孩子们先来到了桃花树下,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桃花瓣。孩子们露出欣喜的表情:“哇,真的就是桃花瓣。”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芒果捡叶子的树下,文文问我:“老师,我记得这是山楂树,可是山楂呢?还有怎么只有叶子,没有花苞呢?”对于他们的十万个为什么,我又告诉了他们花苞苞和叶苞苞的区别,有哪些树是先开花,哪些植物是长叶......孩子们开心极了!
(二)“宝贝”知多少?
●植物小标本
孩子们每天依然还是喜欢带回各种“宝贝”,可是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的干枯掉最终躺在垃圾堆里。这天我在翻阅笔记本的时候,从里面翻出了一片银杏叶,这片叶子是泽泽在刚开学的时候送给我的,我随手就放在了本子里,孩子们围了上来说“老师,这片叶子真漂亮啊?”“老师,它怎么变干了?”
孩子们的问题让我若有所思,不如将孩子们口袋里的这些漂亮的花朵和树叶用做装饰班级环境的小帮手,于是我和孩子们讨论之后想了个小办法——先将超轻黏土压圆然后将小树叶、小花瓣、小树枝压在上面,做成好看的标本悬挂在班级中。于是我们去小花园里找了各种各样漂亮的花瓣和树叶,这下在寻找的过程中孩子们又认识了杏花、茶花、紫荆花还有山楂树等等......那些他们引以为傲的“宝贝”,也真正的成为了“无价之宝”。
●植物成长日记
“老师,你看!这是我带回来的山楂种子,我们把它种在班上好不好?”鬼点子最多的文文提议。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可是我发现很多孩子并不知道种子发芽的几要素,要选择什么样子的土?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长大?种子要怎么放?
结合班级的自然角,我们展开了水培植物“风信子”的种植小实验。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并通过和前一次的观察进行对比,在不断的观察、记录中,孩子们会发现风信子一天一天的变化,因为有了孩子们亲自设计的封面和封底,让这本日记更像一本《种子发芽》的小绘本。他们越来越爱围在我们班的窗台边上观察自己的植物变化,原来秘密在我们班上也有。真正的让孩子口袋里的“宝贝”活了起来。
(三)“宝贝”藏在观察里
在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找春天》时候,我问了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春天在哪里?小米说:“春天在草地里,因为小草都变绿了,小蜗牛也出来了。”哈宝说:“我觉得春天在小池塘里,因为我看到小鱼出来啦,小乌龟也从冬眠中苏醒了。”未未说:“我觉得春天在桃花里,因为春天到了我看到桃花树从刚开始只有小花苞到现在树上的桃花都开满了”......听了他们的答案我十分惊喜,原来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在一次一次的观察中发现了春天的秘密。
案例的反思:
一片小小的花瓣或是树叶,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无价之宝”,可能很多人会直接让孩子扔掉,所有孩子更多的时候不愿意拿出来和你一起分享。他们更多的时候会偷偷地把自己捡到的宝贝放在口袋里,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出来和同伴说一说,或者自己看一眼。从刚开始偶然的一次对话,我感受到幼儿对新奇事物探索的欲望。只有抓住一日生活中随机教育的契机,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相信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会成为幼儿成长路上的铺路石。
(一)学会观察,聆听幼儿口袋里的“秘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必须要会观察呢?因为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能力很弱,在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很多行为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如果老师不能即时关注到那么就错失了一个很重要的机会。中班的幼儿很喜欢捡一些小玩意儿,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在意,到了后来看到他们把小树叶、小树枝扔在了班上总是生气的让他们以后不要把这些东西带到教室里来。但我的话并没有阻止他们继续寻找“宝物”藏在口袋里的行为,直到有一次听到幼儿和同伴的对话才发现他们对于这些小树枝,小花瓣的兴趣有多浓厚。而每个幼儿对于花瓣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从自由的探索阶段到认知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观察幼儿现有的水平和不同幼儿在发展水平上、速度上、能力的差异,能为教师制定教育计划、创设教育环境提供依据。
(二)制定适宜方法激发学习动机,寻找幼儿口袋里的“秘密”
幼儿对于每天规定好的活动中学习的积极性是没有那么高的,相反,他们在自然界中偶然的小发现反而会促使他们去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幼儿最感兴趣的东西就是新颖的、形象鲜明、生动而多变的刺激物。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自然实物。指南中说过,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通过侦探小游戏,将幼儿收集的小花瓣、小树叶作为线索去小花园里寻找花瓣和树叶的主人,在这样的一个游戏情境中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处于一种快乐情绪体验中,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往往教学效果会更好。所以在教学中要力求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其次,教师应创设机会,让幼儿独立探索,比如设置问题情境,是一种幼儿力所能及的,但需要其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在幼儿想要知道花瓣的主人时,我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他,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更多的孩子,这样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要多让他们体会经过自己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快感。
(三)引导幼儿学习迁移,促使幼儿发现更多“秘密”
在幼儿带着放大镜去寻找线索的时候,往往他们收获到的不仅仅是认识了桃树、山楂树的外形特征,他们会好奇为什么山楂树上没有山楂,为什么春天到了先长出的是叶子,这就和我们主题课程中的“花苞苞”和“叶苞苞”的知识不谋而合了。与之前坐在教室里老师通过PPT、图片的讲解不同,幼儿是通过自己观察而发现的往往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象比老师讲几十遍要深刻。这就是一种学习的正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后面的每次和幼儿散步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的告诉我哪些植物是“花苞苞”,哪些植物是“叶苞苞”。正如卢梭《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让孩子亲手养护一盆植物,让他学会观察,学会分享,学会反思。到了后面,孩子们的发现越来越多,他们会发现了春天里小动物变化、植物的变化.....
原本不起眼的一朵花瓣、一片叶子,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对于教育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契机。都说教育无小事,孩子无意间带回口袋里的“秘密”,有可能成为永远的秘密,在一日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秘密”,它藏在幼儿的心中,需要有心的老师去捕捉。所以当我们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时不妨停下脚步,仔细听一听他们心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