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成长的足迹
发布时间:2017/4/14 14:12:14 作者:徐燃 浏览量:997次
成长的足迹
案例描述:
镜头一:幼儿园生活初体验(开学第一天)
在早上,我兴高采烈地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幼儿园,来到了小四班,这个粉嫩又到处充满着迪士尼卡通人物的地方。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去和我们的老师打招呼,我有点不知所措,并不知道怎样去面对这三个陌生人,扭扭捏捏一番之后,我也没能主动和老师说上一句话,于是妈妈带着我开始参观我们的班级环境。各类有意思的玩具、娃娃家的游戏、钢琴它们成功的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时候,妈妈提出“布布,你在这里好好玩哦,爸爸妈妈先去上班了,下午就来接你。”哇!我歇斯底里地哭了起来,徐老师看到了之后抱起了我,我努力挣脱她的怀抱想要去找我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上了幼儿园就要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里全是我不认识的人,我不要呆在这里。我的脑袋里满满的都是对幼儿园的厌恶,心里想着,明天我一定不来幼儿园了。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了,我满脑子只有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一点也不饿,不想吃饭,我直接推翻了饭碗,任由饭菜洒落在地上。保育老师看到了后,给我重新打了一碗,并且温柔地给我喂饭。然而,我坚持不吃,就这样僵持了下来。到了睡午觉的时间,不,我不要在这里睡觉,我要回家睡!我在内心无数的反复诉说着,任凭老师怎样说,我也不进睡房,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以表示我的不情愿。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终于到了下午三点,外公过来接我了,我一下扑进外公的怀抱,阐述着我的所有委屈,我在心里暗暗的发誓,我再也不来幼儿园了。
镜头二:户外游戏(开学第三天)
午睡时间到了,我依旧不想进入午睡房,边哭闹边紧紧地抱住我最爱的玩具火车,在老师的安抚下,我渐渐地止住了哭泣,但是我还是不愿意和她交流,独自一人在娃娃家玩着玩具。等到午睡结束后,吃完点心,老师提出要带着我们去大操场玩游戏。我不愿意去,那会碰到更多我不认识的人的我才不要去呢,我便留在班级看着保育老师清理小朋友吃完点心后留下的残羹剩饭。听着外面小朋友的欢声笑语,我还是忍不住站在窗口旁张望着。
镜头三:洗手间风波(开学第五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老师的的温柔引导下我渐渐接受了每天必须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的事实。可是我依然不开心,妈妈从小告诉我,我是男生,上厕所的时候是不能给女生看到的,所以我不要和女生一起上厕所。但是今天在玩游戏的时候,我的肚子有点痛,便自己去上厕所拉臭臭了,这事儿竟然被糖糖看见了,她盯着我,还对我笑,我非常生气地让她出去,她却不理我,依旧我行我素。于是我站了起来,一下子把她推到了地上。她“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我看着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她的哭声吸引了老师前来。糖糖抽泣地说:“老师,布布把我推倒了。”我扭过头不愿意解释,老师蹲下身来轻声问我是怎么回事,没有办法,我只能很生气反复地说:“她是女生!”
案例反思: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成为家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惟一对象,并且成人对孩子的爱往往存在单向、片面、溺爱这三种现象,容易形成幼儿自我中心的心理。进入集体生活中很难与他人交往,不能与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谦让他人,其后果会导致幼儿独处,被孤立,缺乏人际交往所必要的交往经验和能力。像这类幼儿一旦进入集体活动或陌生环境,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距离感,还会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焦虑心理,反映在行为上,就会表现为胆小、喜欢哭,孤僻、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