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个人课题]如何利用幼儿园自然环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发布时间:2008/6/16 15:12:30 作者:无 浏览量:1830次
《如何利用幼儿园自然环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南京市翠屏山幼儿园 徐凌燕
一、课题研究背景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大自然的美好;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科学的奥秘;通过观察,可以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幼儿园种植的花草树木、饲养的动物、水、土壤等,都是幼儿密切接触到的,且经常接触到的。这正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好课堂。何不让孩子尽情观察生活周围的环境,在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同时,学习一定的观察技能,学习关爱周围环境、关爱这个世界。
二、课题研究界定
(一)课题界定
1.观察力——观察是有一定目的、有选择、有组织的感觉和知觉。全面、正确、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能力称为观察力。
2.幼儿园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自然环境不等于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幼儿园自然环境主要有空气、土壤、水、幼儿园种植的植物、饲养的动物等。
3.利用幼儿园自然环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幼儿园种植的花草树木、饲养的动物、水、土壤等,都是幼儿密切接触到的,且经常接触到的。大自然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好课堂。让孩子尽情观察生活周围的环境,在欣赏大自然美的同时,学习一定的观察技能,学习关爱周围环境、关爱这个世界。
(二)理论支撑
1.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2.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论:
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建构论”和“合作建构论”提示我们:(1)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的。(2)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他人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幼儿关心周围世界,关爱周围环境。
2.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一个物体的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让孩子根据观察对象的外部特点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以及一一对应的观察。
两种物体的比较观察——为了使孩子能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可以让孩子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比如比较鹅和鸭、小草和韭草、雨前和雨后、日出和日落、阴天和晴天……
(二)、研究内容
1.如何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如何对幼儿观察进行有目的地指导?
3.如何引导幼儿正确地进行观察?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有关的资料的收集和学习获得启示,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和指明研究方向。
(二)行动研究法: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有关资料,然后对所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了解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三)观察研究法:
观察研究是一种简便易行、结果可靠的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计划去观察有关一些和课题实施有关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有力资料。
(四) 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通过对研究过程加以回顾、反思和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对课题研究作一番总结、提炼和加工最后写出结题报告,将研究的结果以文字、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
五、课题研究对象
大班幼儿
六、课题研究计划
(一)、准备阶段(2008年5月~6月)
确立课题,广泛收集课程的有关理论依据,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认真做好课题的实施方案,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8年7月~2009年3月)
1、依据目标有计划地实施。
2、加强经验总结与反思,认真总结经验和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需要改善的问题,
不断调整研究方法。
(三)、总结阶段(2009年4月~2009年5月)
进行总结,写出研究结题报告,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为结题工作做准备。
七、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或经验总结、论文,收集整理活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