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研思教,“纸”因有你
科学教研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16 16:04:18 作者:季雅茹 浏览量:1048次
乐研思教,“纸”因有你
科学教研组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曾经定义科学为“探求意义的经历”,刘占兰教授在其所著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一书中,提出:科学不仅仅是已经获得的知识体系,更是通过亲身经历去探求自然事物的意义,进而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
我们常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为了更好促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提升和拓展教师科学领域教学思路和教学质量。。2021年12月1日下午,翠、利科学教研组成员齐聚在翠屏山幼儿园多能厅,开展本学期第二次科学教研组活动。 此次除“非正规科学教研活动”外,两节教学活动都不约而同的围绕着“纸的探索”。我们乐研思教,“纸”因有这群好奇、好问、好探索的孩子。
一、 观摩学习
(一)观摩《小班乐于参与科学小实验:探秘小树叶》
首先,房宜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小班“非正规科学教研活动”——《探秘小树叶》。活动中房老师与幼儿进入小花园,自然而然的谈话引出活动主题,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宝贝,前段时间我们来过小花园,在这里发现了什么?现在已经快要进入冬天,你们想不想再探秘小花园里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随后,幼儿自由活动,以个人的形式搜集自己的发现。房老师巡回观察帮助引导幼儿捡一些完整的树叶。并在搜集过程中询问幼儿是否知道树叶的名称、颜色、闻一闻树叶的气味等。引导幼儿对小树叶进一步观察,多方位的感知树叶特性。最后集体交流,经验分享及拓展。
(二)观摩《大班科学活动:玩纸》
接着由井青慧老师带来一节《大班科学活动:玩纸》。首先井老师与幼儿交流玩纸经验,激发幼儿兴趣。然后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初步感知纸自然掉落时的运动轨迹。接着认识自然掉落梳理自然掉落的基本操作要点。最后通过探索多次折叠改变纸的大小与自然掉落下落轨迹的关系。
(三)观摩《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片》
最后,由许晓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片》。首先许老师出示纸片,激发兴趣。“你们平时用纸做过哪些实验?有什么发现?纸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和乐趣,今天我们就用纸来做有意思的实验,再次感受它的神奇。”接着进行操作实验,索纸片站起来的方法。然后尝试改变纸的形状,顶住积木,并探索放更多的积木并记录积木数量。通过多次探索与讨论,总结出圆柱形的纸片力气最大,并继续挑战,拓展经验。从而感知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乐于参与科学小实验。
二、 研讨反思
研讨交流中,教研组成员对房宜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小班“非正规科学教研活动”——《探秘小树叶》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节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且亲近自然是小班孩子所喜爱的,无论从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上,都非常贴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轻松愉悦的“树叶探秘”中,玩到、学到、乐到。同时也非常肯定房老师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科学探究的培养。在这节活动能感受到幼儿日常生活中也一定对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有着丰富的探究经验的。
同时在肯定两节大班科学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与探究兴趣时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一是,科学活动需要一定的严谨性,特别是在实验时,需要控制可变的量,变量太多会干扰实验的进程与结果导向。如,在《玩纸》活动中,幼儿对于长方形纸的不同拿法都会影响其自然下落的轨迹,而此节活动的目的是“探索纸的不同大小与自然掉落中运动轨迹的关系”,如提供圆形的纸片是否更加合适;二是,对于教具、学具的提供,教师需要多斟酌,选取适合的材料帮助幼儿提升实验成功感。如在《神奇的纸片》活动中,由幼儿折叠技能的局限,纸片上的积木分量是否能轻一些,A4纸提供克数重的,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实验的成功,从而激发幼儿后续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最后老师们认为,此次教研活动较为圆满,因为此次教研中研讨氛围浓厚,针对两节活动,老师们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还提出,下学期再上一次这两节科学活动,让这两节科学活动更具科学性,探索性,让幼儿从中学习、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