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聚焦一日活动中的探索与发现
翠屏山幼儿园科学教研组第一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16 16:15:00 作者:季雅茹 浏览量:1222次
问题导向,聚焦一日活动中的探索与发现
——翠屏山幼儿园科学教研组第一次活动
伴着秋风的清凉,夹杂着一丝夏的火热。10月14日,在翠屏山幼儿园多功能厅,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科学组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我们改变了以往教研模式,不仅开展两节科学集体教学活动,还创新加入了——“非正规科学探究活动”,在一日活动中贯穿综合教研的理念,从组员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开展基于问题导向的科学教研活动,
现场直播:科学探究活动营
科学活动《橘子宝宝》
秋天是一个瓜果飘香,带着丰富收获的季节。我们的江晨老师抓住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常接触到的且喜爱的水果入手,执教了小班科学活动《橘子宝宝》。通过引导幼儿在自然、自主又愉悦的氛为中,感知橘子主要特征的,表达自己的发现,分享活动喜悦。
科学活动《会变的魔术水》
在孙雪萍老师执教的小班科学活动《会变的魔术水》中,刚入幼一月的小班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倒水、搅拌白糖粉、橘子粉、草莓粉,让自己的白开水白色、变味;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观察探究了粉在水中不见了而水变色的现象;通过品尝感知了白水变味的甜味、趣味;通过思考与讨论,分享了活动中的体验与发现。
非正规科学探究活动:《有趣的沙》
近期中四班级正在开展《亲亲泥土》的班本主题活动,孔缘缘老师与中四班的幼儿在活动前通过谈话了解班级幼儿对沙的经验,幼儿根据现有的材料工具,设想计划了本次探究的内容和玩法。缘缘老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发现沙与水的变化并思考变化的原因,推进幼儿对泥沙的近一步探究。
共话成长:核心话题与思考
在教研组长季老师的主持下,成员们围绕本次活动的核心话题——“进一步促进核心目标达成”,并针对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和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支持策略:
1. 科学活动《橘子宝宝》——及时追问,为幼儿的探究增加“味精”
针对本节活动,老师们主要围绕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与表达进行研讨。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表现出较高的语言表达欲,并能积极的向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活动中,摸摸袋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当幼儿直接猜出并说出水果名称时,教师则继续提问,“你为什么觉得他是橙子?摸起来什么感觉”,以此促进幼儿进一步的感知与表达。
2. 科学活动《会变魔术的水》——材料准备,丰富幼儿的观察体验
针对本节活动,老师们主要围绕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观察与操作进行研讨,对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和临场调整策略提出了自己看法:
(1)幼儿的座位也可根据年龄特点、探究形式灵活调整。
(2)教师的座位要方便取放材料,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3)材料的摆放既能引导幼儿有序拿取材料,又能满足全体幼儿的探究需求。
(4)操作的容器要便于幼儿的观察,能为幼儿提供侧面、正面等多角度直观观察的机会。
3. 非正规科学探究活动《好玩的沙》——个别指导,提升幼儿科学探究的层次
针对本节活动,老师们主要围绕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兴趣与需要进行研讨。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在非正规科学探究活动中表现出超高的自主性,在与沙水的探究过程中的专注、愉悦、创造,给了教师们新的启发与思考,此次尝试也获得了全体教师的高度赞赏。活动中幼儿的自由探索,更利于幼儿的深度学习与探究,且教师的有针对性地单独引导,一步步提问更加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究欲望。
提升引领:带着话题去学习
《指南》科学领域提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去发现探索,并真诚的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共同学习了来自南京鹤琴幼儿园的学习故事《阳光、玻璃和影子》,并链接《指南》中科学领域目标,感受到幼儿园里的日光、水和花草树木都可以成为幼儿的探究对象。如何进一步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呢——教师的追问策略、材料准备和个别指导非常重要。正如今天的研讨,教师要基于儿童科学探究的视角,从探究兴趣、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出发,创设适宜的科学探究活动。
梳理策略:与一日活动相链接
科学教研活动不仅是为了帮助教师提升集体教学能力,更为了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在一日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教研的最后环节,我们对一日活动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出了以下思考:
1. 在小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利用集体记录帮助幼儿回顾探究过程,总结探究经验。
2. 在玩沙玩水的过程中,增加自然物,在幼儿与多元材料互动的过程找寻新发现。
3. 拓展班本主题线索,在玩沙过程中加入PVC搭建,引进水源,尝试发现新可能。
相信通过此次科学活动的研讨,激发了每一位教师新的思考与收获,拓展了科学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后续的教研路上,我们会进一步激发教师一日活动的教研意识、研究意识,将科学教研贯穿一日活动,再接再厉继续给科学教研注入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