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 文章
共读·静思·广研·深悟
江宁区学前教育(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第三期研修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2/12/12 1:37:30 作者:江晨 浏览量:1587次
工 作 简 报
(第3期)
南京市江宁区学前教育(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 主持人:毛应翠
共读·静思·广研·深悟
——江宁区学前教育(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第三期研修活动报道
为提高工作室成员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顶层设计,2022年12月1日,在温暖的冬日里,江宁区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第三次研修活动如期而至。本次研修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专家为引领,以研修为依托,促进团队的共同成长。
专家引领,精准指导
南京市德育带头人姜书勤主任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开展了《尊重常识,守望教育》的专题讲座。姜主任在讲座中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拒绝说教、注重倾听与沟通、文明要有回应以及要让孩子在“公开”行动中展示自己。强调教育就是等待的艺术,要让每位幼儿都能有机会参与,有机会表达,要关注幼儿倾听与表达习惯的培养,以及要激励幼儿的展示欲,让幼儿与同伴之间有更多机会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听完姜主任的讲座,工作室的老师们收获颇丰,不禁主动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策略进行了反思。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需要不断地努力提高思想、改变行为习惯、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活动是多样的,要明晰教育的常识并主动遵守,这样才能返璞归真。教育者要永远怀着爱心、耐心对待每一位孩子,只有真的热爱孩子,热爱教育才能做到更好。
讲座分享,共享经验
佛城西路幼儿园的李静老师和翠屏山幼儿园的李芊老师围绕“幼小科学衔接下的幼儿德育工作”分别进行了讲座分享。
李静老师分享的《基于幼儿德育视角看幼小衔接》的讲座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指导手册》为理论指导依据,结合幼儿园实际教育活动,用图片、视频等多样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幼儿德育的内涵,剖析了幼小衔接的实际问题,梳理了教师如何基于幼儿德育角度去关注幼儿身心准备及生活准备。帮助教师明晰幼儿的入学适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为此,需要耐心理解以及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的参与也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应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家园合力,共同帮助幼儿减缓衔接的坡度。
李芊老师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图片案例的方式分别对基于幼儿德育视角关注幼儿社会准备与学习准备进行了梳理。同时也谈到了自己对于幼小科学衔接下的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校方(幼儿园、小学)、教师、家长应共同配合,以多种方式保持多方的积极沟通,明确统一的教育目标,重视幼儿品德行为、安全教育的衔接渗透。强调德育教育应从“民主”开始,是教与做的结合,要与幼儿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能力。最后李芊老师指出了一些幼小德育衔接的现实困境,如德育环境的断层、德育任务的失联以及德育途径的阻滞等。并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的策略,如一体化的环境设计、系统性的任务拟定以及桥梁式的路径贯通等。帮助教师明确在幼小德育衔接工作中要重视儿童的主体作用,警惕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以及要关注幼小衔接的“生态性”,让教师从鲜活的案例中对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好书共读,实践反思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宗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就是要牢牢把握好“立德树人”核心教育理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从目的、内容、方法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既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所必须研究的教育的本质性问题,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所要实现的目的性要求,更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为此,翠屏山幼儿园的徐凌燕老师和交通幼儿园的陈玲老师作为领读人,带领大家共同学习工作室共读书目《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实践案例》。
徐凌燕老师从理性思考、德育工作、特色德育以及拓展延伸这四个方面,带领大家学习“立足美育办学思想 构建和煦德育体系”这一部分。通过徐老师的领读和解析,教师对幼儿园德育工作有了进一步思考。首先要梳理科学衔接的理念,其次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贯通,最后要构建德育工作的框架,建立幼儿园科学幼小衔接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来促进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
陈玲老师重点解读的是“以‘健行·智学·润德’为核心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这一部分。以书中提到的“学校德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停留在简单而枯燥的说教”这一案例向大家强调教师要重视家访工作在学校家长工作中的重要性。之后,陈玲老师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结合教育实际梳理的家访工作的有效策略,如家访的密度要适宜、时间要适度、过程要有条理、要提前做一些准备,让家访的氛围更亲切以及家访后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等。相信有了陈玲老师的家访小妙招,大家对家访工作一定会有新的思考与提升!
总结提炼,携手并进
活动的最后,工作室主持人毛应翠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与评价,并对工作室的成员们提出殷切期望。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学习国家相关文件,坚守教育的原则。要将幼儿园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将幼小科学衔接的工作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此次教研活动让大家对幼小科学衔接工作以及学校德育工作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明晰了教育目标,梳理了有效经验,解决了实际困惑。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本期撰稿:王静,校对:王海霞,审核:毛应翠
附件 1:骨干学员心得选 附件 2:学员签到情况表
附件 1:骨干学员心得选
2022 年江宁区学前教育“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学员心得
学会等待,静待花开
(南京市江宁区翠屏山幼儿园 齐峰)
今天下午参加了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四次活动,活动由专家讲座教师分享以及领读教师针对学校德育顶层设计活动在充实而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着。
其中姜老师分享的一个要点,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等待让我印象深刻且有所反思,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我的教师观往往是教师主体为主,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缺少对幼儿耐心的等待,为了活动完整和效果往往很多时候强调教师主导,从教师角度出发直接将标准化的核心经验加载在幼儿的身上。在听了蒋老师的案例分析后,我心底开始针对自己的教育观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有了改变的态度和意愿,在今后的的活动中进行实践反思。
在教师分享的过程中李静老师、李芊老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德育的视角下分析了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领读教师的领读深刻的剖析的书本中部分内容精要,在结合他们自身的教育实践深入浅出的让我们领会了书本的意图。
本次活动感觉收获良多,希望在后续的工作室活动中能够有更多的学习进步。
日习一小步 进步一大步
(南京市江宁区翠屏山幼儿园 江晨)
2022年12月1日,一个初冬的上午,我参加了江宁区学前教育“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的专题学习活动,本次主题是“共读、静思、广研、深悟 ”,围绕《学校德育顶层设计》这本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本次活动还有幸邀请到了姜书勤德育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姜书勤老师与我们一起交流分享。本次主题共观摩了4节教学活动,一场讲座,一场现场沙龙,收获与启迪满怀于心。
在本次活动中,我聆听了两节讲座,以及工作室数名老师分享的《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读后感。在姜老师的讲座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的更深层含义,幼儿为本,学生为本始终是教师的基本师德与专业要求,更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李静老师的讲座则从当下幼儿园德育的现状和实施途径进行了阐述,让广大的幼儿园老师可以借鉴和学习,同时也对今后我们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教育目标和途径。在工作室老师分享的读后感中,我深深滴感受到了教育的持续性和特殊性,更感受到了德育的必要性,不由得我想起了我深入阅读的章节“日习一小步,进步一大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想这是对我“日行一小步,进步一大步”这一章节最好的理解。学校德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使命,学校德育的实施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五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流传至今。因此,坚定不移的实施学校德育是任务也是使命。作者为什么要“日行一小步”呢,这和当下学校德育的现状密不可分。一是德育设置目标过大或者目标指向不明确;二是教育形式过于单一,传统说教为主;三是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不高。华东师范大学邱伟光教授认为:教育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发展过程角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反馈调节和重新教育阶段。因此我们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我认为要有学段总目标,年龄段子目标,学期工作目标,月工作目标,最后细化到周目标等。当然由于幼儿一日生活的特殊性,所以抓住一闪而逝的教育契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偶发的事件更能激发幼儿的共情,因此,幼儿园老师们在实施德育时既要细化德育目标,又要敢于利用偶发事件,教育契机等,用多元又贴近幼儿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附件 2:学员签到情况表
2022 年江宁区学前教育“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学员签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