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无所谓
发布时间:2017/4/13 15:02:38 作者:徐慧 浏览量:718次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孩子迈进社会的第一步。可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铤而走险的战争。孩子在前方“冲锋陷阵”,家长在后方则暗自担心——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吃饭吃得饱吗?睡觉睡得好吗?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吗?一系列问题盘旋在家长的脑袋里,上班也没了心思,好不容易盼到孩子放学,看到孩子安然无恙后,便拉着老师问东问西,恨不得老师可以像录像机一样回播孩子的一日生活,而此时老师往往因专注于放学时的接待,对家长的提问只能礼貌的拒绝或简洁明了的回复,有些家长因此悻悻而归。经过一个月的适应期,孩子和家长的分离焦虑期基本结束,大部分孩子适应了小班的集体生活,家长对老师也多了一份了解和放心。提问的家长越来越少,提问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无非就是“老师,我家宝宝今天吃饭吃得怎么样?”或是“老师,我家宝宝胃口大,盛饭的时候帮忙多盛一点。”通常,细心观察、温柔体贴的小班老师都能在面对家长的提问时从容、客观的告知孩子的吃饭情况,而对于“多盛一点”的请求也从不拒绝,于是第二天起保育老师就会格外注意帮某一个小朋友多盛一勺饭和菜。但,这样的回复和做法似乎并不起效,同样的问题依旧有人问,甚至那个曾经提出“多盛一点”的家长又一次提出了“再多盛一点”的要求。面对家长一次又一次的质疑和要求,老师应如何有效解决呢?
便利小贴士1:摆出事实胜于委屈求全
这天早上晨间接待环节,我们正在门口热情地迎接着每一位孩子和家长,这时涵涵的奶奶走过来对我们说道:"老师,吃饭的时候给我们家涵涵多吃点,涵涵昨天回家说没吃饱。"回想起昨天午餐的情景,我连忙接话道:"奶奶,添饭的时候我们问过涵涵要不要添,他说不要,所以昨天没有给他添饭。”涵涵奶奶听完说道:“这孩子在家平时饭量也大,老师还是多给添点吧!”我刚想说好的,我们班保育老师王老师轻轻碰了碰我,然后转身拿来了平时孩子吃饭的碗,对着涵涵奶奶说道:"涵涵奶奶,您看,这是孩子吃饭的碗,我们每次都打一碗饭菜一碗汤,您看够不够。"涵涵奶奶看到孩子的碗不小,连忙说:"有这么大啊?够了够了,吃这么多也够了。"王老师接着说:"一碗饭菜一碗汤也不少了,跟我们成人比也差不了多少,您看还要不要添?"涵涵奶奶连忙说:“不用了,够多了,不用再吃了,比在家吃得多。”王老师转机又说:"涵涵回家喊饿可能不是中午饭吃少了,而是下午点心吃迟了。他中午睡觉醒的晚,看他睡得香,我们不忍心叫醒他,等他起床小朋友都吃完点心准备出去活动了,他是和小朋友一起活动完回来才吃的点心,等的时间可能比较长,所以活动这段时间有可能会饿。"奶奶听完王老师的一番解释后恍然大悟,笑眯眯地说:“原来是这样啊!真是谢谢老师们了”,之后满意地离开了幼儿园,自那以后,再也没提出“多盛一点”的要求。
便利小贴士2;科学指导胜于感性呵护 我们原本以为“吃饭问题”告一段落,毕竟进入小班已有一段时间,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吃饭问题多多少少有所了解。谁知,一天放学,小颜奶奶一进门就问:“老师,我家宝宝在幼儿园吃饭吗?”这一问还真把我们三个老师问懵了,一时没反应过来小颜奶奶的问话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保育老师王老师灵机一动反问道:"奶奶,我问您,小颜以前在家吃多少饭?"奶奶回答道:"一碗饭一碗汤。"王老师接着问:"现在呢?"奶奶说:"还是一碗饭一碗汤。"王老师笑了笑:"现在吃的和以前一样多,没有增加,您说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饭呢?”小颜奶奶听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我家小颜这两天回家都喊饿,他饭量大,我是怕他在幼儿园吃不饱。”王老师听后说道:“小朋友在家活动量比较少,还可以吃零食。幼儿园既没有零食,活动量相对还大,小朋友回家喊饿也是正常的现象。况且,喊饿也不是一件坏事,这说明宝宝要长身体啦,需要很多很多的营养,您说是不是?。"小颜奶奶听后连说:“是的,是的”这时,王老师骄傲的对着小颜奶奶如数家珍的说:“我们幼儿园是根据孩子身体发展所需的热量、营养量及孩子对饭菜色、香、味的需求制定的营养均衡的食谱,我们会定期计算和分析孩子的进食量和营养素摄取量……完全能满足孩子一日生活的正常需求。”听完王老师滔滔不绝的一番话后,小颜奶奶满意的回家了。
便利小贴士3:防患未然胜于亡羊补牢
前面发生的两件案例使三位老师深刻地反思到自己平时的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和公开,导致了家长的质疑和误解。那如何在前期避免家长的质疑和误解呢?三位老师反思到:如果在小班入园第一个月适应期,老师能以简洁易懂的表格形式记录家长最关心的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如吃饭情况、午睡质量、是否大便等,每天进行及时的跟踪记录,并张贴在家长园地中,提醒家长关注孩子在园的情况,便少了点被动,多了点主动,少了对老师一味的追问,多了对老师赞许的认可。
为了彻底解除我们班家长的顾虑,我又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向所有到场的家长现场展示了小朋友吃饭的碗,说明了小班年龄阶段幼儿的营养摄入成分和摄入量,还特别说明了幼儿园科学用餐的时间间隔,年轻的家长们纷纷表示小朋友在幼儿园吃饭不仅饭量增加了,习惯也变好了,自己一个人吃,不需要成人喂。教师也提出:家长应给家里的老人普及健康的饮食观念,按时、定点、定量,给孩子营养均衡的膳食。为了让家长眼见为实,特别是消除爷爷奶奶的顾虑,我们还在班级开展了“进餐比赛”活动,邀请小朋友的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当嘉宾,观看我们小朋友的进餐情况,爷爷奶奶看到平时在家不肯吃饭,不愿吃菜的孩子们在幼儿园乖乖得自己大口大口的吃着香香的菜和饭,个个乐得都合不拢嘴。
看似吃饭一件平常的小事,家长们却时时刻刻关心关注,有时由于看不见等其他原因容易扭曲事实,造成误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积极正面地去解决问题。我们的老师在面对家长提出质疑的时候,无需放低身态,一味的讨好求和,也不必要趾高气扬,一味的污蔑诋毁。只要摆出事实,用科学、专业的知识进行引领,最终会赢得家长的信任。从吃饭这件小事上,我领会到幼儿园无小事,时时、事事都需要我们幼儿老师的关心、细心、用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