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立交>缤纷教研> 文章

学会交往

发布时间:2017/4/13 19:06:35 作者:司马剑韬 浏览量:677次

放学时间到了,已有部分孩子被接走了,剩下的孩子们有的看书、有的画画、有的做手工,还有得玩玩具……突然,活动室里传来了“哇哇——”的哭声,这是谁在哭?我的职业本能促使我快步走进活动室,原来是常常,旁边还有几个围观的小朋友。我上前询问:“怎么啦?发生了什么事?”“杰杰欺负常常。”围观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我看了看,只见杰杰皱着眉低着头,还不停地摇头,看着他惊慌的样子,我意识到事情肯定不是小朋友说的那样。我没有责备他,而是蹲下来拉着他的小手,和气地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常常在玩拼插图,插到最后几块时不会了,就在他思考时站在一边的杰杰看出了门道,伸手就准备插,这时常常以为杰杰去抢他的玩具,就哭起来了,整件事情真相大白。孩子们都觉得错怪了杰杰,杰杰和常常也握手言和了。  
  借助今天发生的事,我设计了一节教育活动,我把事情的经过设置成一段故事情景,向幼儿提出问题:“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做?”鼓励幼儿思考、讨论,尽可能讲出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让幼儿对每种方法所产生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在帮助别人之前,可先对别人说:“你需要我帮助你吗?”或“我来帮助你,好吗?”等等,就不容易产生误会。
  幼儿的这种好心办成坏事的现象在孩子们的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这些是因为孩子们不妥善的行为方式,导致了事与愿违的后果,引起了孩子之间的误解与冲突。说到底这些都是由于幼儿不懂得相互友爱、帮助别人的方式所造成的。因此,当孩子产生了关心、帮助别人的动机时,教师要及时地教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让孩子在交往中避免这种无意过失的现象发生。

上一篇游戏问题“巧”解决

下一篇观察幼儿对制作红灯笼的参与兴趣

版权信息: 南京市翠屏山幼儿园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网站建设: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