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变胖了......
发布时间:2017/4/14 12:32:19 作者:刘佳 浏览量:1185次
案例叙述:
1.惊叹
过完暑假接手这个班级时候,一起搭班的高老师已经身怀六甲,怀孕六七个月。相比暑假之前不太明显显怀的她,肚子着实大了不少。一开学,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幼儿园报道开学,看到高老师变化,一个个都惊讶极了,馨馨看到高老师,跟小雅激动地说:“你快看,高老师变胖啦!”小雅和其他小朋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这才不是高老师变胖了呢,明明是高老师怀宝宝啦!”孩子们这时候你一言我一语的炸开了锅。睿睿说:“高老师除了肚子上,脸上和腿明明真的是比放假之前胖了好多呀!”“哎呀,不是的,怀孕就是这样,我妈妈怀我妹妹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我和高老师看着孩子们这么热烈的讨论,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2.趁热打铁
我跟高老师商量决定下午跟孩子好好讨论讨论“怀孕”这个话题。趁着孩子们这会儿的兴趣,趁热打铁进行一次科学教育。趁着孩子们中午午休的时间,我上网下载了妈妈在怀孕不同时期下肚子的变化照片以及妈妈肚子里孕育的从胚胎到婴儿成型时期的生长变化的视频。同时也联系了怀有二胎的妈妈们,让她们给我提供了此时的孕照,甚至还有两位妈妈自拍了一段怀孕时期的身体变化的视频。
3.恍然大悟
下午孩子们起床吃完点心后坐下来,我问孩子们:“你们早晨来到班级,都有了一个新发现,但是很多小朋友仍然有许多疑问,今天老师就来跟你们聊一聊这个问题!有人说高老师变胖了,有人说高老师要生宝宝了,其实呀你们都说对了,高老师肚子里现在有个可爱的小宝宝,还在高老师温暖的子宫房子里慢慢长大,怀孕的人肚子越来越大,身体会发生很多很多的变化,你们看到的身体的某个地方变胖了也是怀孕的人身体变化的一部分。”孩子们听的非常入神,此时冒出一个小小的声音:那高老师天天怀着小宝宝,累不累呀?我笑了:“那我们请老师来跟我们说一说她为什么会看上去有点胖还有她怀孕时候的身体感觉吧。”高老师把自己怀孕以来的感受与状态生动地进行着描述,教室里特别的安静,仿佛高老师今天讲的每句话比任何一个童话故事都要好听。等高老师讲完,我说:“不仅高老师这么的伟大,你们的妈妈们都是这么的辛苦,她们在怀你们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让我们来看一看妈妈们怀孕时候身体的变化,让我们来听一听妈妈们怀孕时候身体的各种不适。”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完了妈妈们的视频和照片,看完了网上下载的生命孕育的视频,想必母爱的伟大,生命的诞生,都让他们感受深刻。他们在看完视频后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妈妈能怀孕,爸爸不能吗?”我笑着回答:“怀宝宝这件事,并不是妈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爸爸也参与了,爸爸一开始就赠送给了妈妈一件小礼物,像一粒种子大小,它叫精虫勇士,它努力的游到了妈妈肚子里的温暖的子宫房子里,和蛋蛋公主相遇,他们手牵手互相拥抱,变成了最小的你们。在妈妈温暖的子宫房子里靠着脐带不断吸收营养越长越大,终于大到待不下的时候,你们就出生啦!”
孩子们经过早晨的发现,引发了今天下午的活动和一系列问题,现在他们好像明白了许多,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妈妈怀孕的时候非常的辛苦,身体各个器官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今天把学到的新的本领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回去抱一抱亲一亲你们伟大的妈妈!
在快要放学的时候,他们都出乎意料地走上来轻轻地抱了抱高老师,说:“以后我们一定也会小心翼翼的一起帮高老师保护好肚子里的小宝宝,等小宝宝生出来,我们给他开个生日PARTY!”
4. 班本蔓延
看到孩子们对怀孕“这件事”这么感兴趣,我想到明天就在美工区增添新的美工任务:《高老师的肚子》,在娃娃家可以让“妈妈们”体验怀二胎宝宝的感受,在图书角增添《小威向前冲》等相关绘本。开学这几天班级里即将掀起一波“怀孕”风潮……
案例分析:
经过今天这件事情,我发现尊重孩子们的兴趣的活动,皆课程。孩子们发起的问题,皆课程。
中班下学期的活动安排中原本就是有一节关于怀孕妈妈的课程,可是以前进行这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兴趣点没有今天这么的高涨,注意力也不如今天这么的高度集中。也许现在孩子们接触这样的话题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相信,如果是我提出了,他们听了,也许过段时间就忘了,但是,今天他们提出了,他们就能主动并且积极做了,他们就会慢慢明白了。关于幼儿早期的性教育,我们国家一直比较保守和滞后,孩子们对于性知识的第一句都是天真的一句:我是从哪里来的?成人们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所以才会面对孩子们的问题感到尴尬和无奈。正面的性教育也是孩子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我们一直说要挖掘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与课程,可是孩子们在我们开发课程的时候,他们并不知情,有时候忙着按照计划紧锣密鼓地去实施书本上的课程,我们却忽略了孩子们在每天的日常中提出的问题,提出的愿望。课程的制定有着年龄段的特点,但是老师的灵活性就体现在弹性安排上。何为弹性,课程不是一尘不变的,何为班本化,根据每个班自己的特点可以增加可以稍许改动我们的课程安排和教育活动,这一切都建立在尊重孩子意愿,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班级主人翁的基础上。我会继续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抓住每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教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