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 文章
科学衔接 助力成长
江宁区学前教育(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十八期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3/12/13 10:10:24 作者:admin 浏览量:562次
工 作 简 报
(第18期)
南京市江宁区学前教育(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 主持人:毛应翠
科学衔接 助力成长
——江宁区学前教育(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十八期研修活动报道
每一次的遇见,都是最美的开始;每一次学习,只为凝聚更好的教育力量。为进一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基于幼小衔接理念下幼儿园德育研究的学习准备,2023年12月11日,江宁区毛应翠德育明师工作室的成员们相聚翠屏山幼儿园,开展了工作室第十九期研修活动。
一、享·优秀教育案例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皆课程,一个游戏、一个话题,甚至是一片树叶、一块石头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当我们俯下身,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美好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江晨老师分享的案例《好邻居》,什么是邻居呢?当老师抛出这个问题后,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邻居的理解,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自己周边的好邻居有哪些,并邀请爸爸妈妈也参与进来,跟幼儿一起初步绘制了去邻居家的路线图,并尝试去邻居家做客。当有了初步的经验后,孩子们又开始探究幼儿园的邻居,如太平社区、菜市场等,通过收集问题、实地探访等形式,进一步丰富幼儿对社区的认识。与此同时,孩子们也把相关经验运用到了班级的小医院游戏中,并对游戏进行了改造,如给药品分类、制作服用剂量的标识等,让游戏更具生活化。中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迅速时期,在探究好邻居的过程中,幼儿有了主动与人交往的意识,也学会了多种关心朋友、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
王海霞老师分享的案例《对心中小学的N次搭建》,将幼小衔接与混龄建构相结合,以“小学是什么样的”来引发幼儿对小学的好奇,通过实地参观探访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有教学楼、大操场、食堂等主要建筑,并绘制小学的平面图,来确认主要建筑的位置。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也对小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搭建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孩子们对小学的内部构造不太清楚,导致搭建的小学一直不稳固,于是便调动了家长资源,请在小学里工作的家长拍摄了小学教学楼的细节,支持幼儿的搭建。在本次案例中,幼儿通过大带小合作探究不仅对小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更让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并养成好奇好问、认真专注、乐于想象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助力科学幼小衔接。
李芊老师分享的案例《一起出去走一走》,散步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很小的一个环节,却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散步可以去哪里呢?孩子们提出想要到幼儿园外面走一走,看一看。这时老师提出了追问:外出散步去哪里?怎么去?来得及吗?需要哪些准备?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通过集体讨论达成共识后,孩子们准备开启外出散步之旅。但外出散步并没有现象中的一帆风顺,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孩子们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如幼儿园外面矮矮的房子是什么?幼儿园还有另一个小门等。基于生活,回归生活。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积极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他们倾听、陪伴、思考社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从生活的环境中发现美好的世界。
二、探·集体教学活动
科学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提升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刘佳老师结合季节特征,在大自然中开展了中班科学活动《我和树叶玩游戏》,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多种形式和树叶一起做游戏,让幼儿充分感知树叶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以及对比感知新鲜树叶和枯树叶的不同等。
第二节是由陈玲老师带来的大班音乐活动《歌王争霸》,将律动感强的音乐和说唱活动相结合,让幼儿感知了歌曲的另一种形式。教师教态亲切、热情,幼儿在活动中能有机会充分表达与表现,既能感受说唱歌曲的有趣,又在创编歌词的过程中萌发自豪感。每位幼儿都积极参与,全程投入,活动氛围轻松愉悦,展现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思·个人成长变化
思然后知不足,研然后知方向。展示活动结束后,成员们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在工作室内的收获与感悟。有的说通过工作室的学习以及实地探访小学后深切感受到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模式有着很大不同,这正是体现了科学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给大家分享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好的经验,提供一些幼小家社协协同育人的方法和实例;还有的针对工作室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如理论共读、领域教学展示、课程故事分享、外出参观学习、专家讲座等,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将学到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效果等。通过交流与分享,大家都对科学幼小衔接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同时也对接下来的明师工作室活动充满期待,希望有更多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得到成长与提升。
四、启·携手砥砺前行
活动的最后,毛园长针对工作室的开办理念以及期望进行了总结发言。对青年教师提出鞭策,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学会不断激励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理念;对于有经验的老教师也要多多走进儿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更对科学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根据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多途径、全方面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除了让幼儿走进小学之外,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之间的深入教研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小衔接是一场双向的奔赴,要明确后续工作的方向,切实缩短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距离,发挥德育明师工作室的实效。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室活动中能继续深入合作与交流,助力协作机制的有效落实,做到互学习、常交流,多合作,谋发展,稳抓稳打,不断提升成员的综合实力,全面构建工作室全面发展新格局。
本期撰稿:王静,校对:王海霞,审核:毛应翠
附件 1:骨干学员心得选 附件 2:学员签到情况表
附件 1:骨干学员心得选
2023 年江宁区学前教育“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学员心得
冬藏致远 撷光同行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交通幼儿园 陈玲)
袅袅温气,缓缓生韵。2023年12月12日在这冬日美好时光,我有幸参加了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开展的“科学衔接 助力成长”培训活动,在聆听课程故事、观摩教学活动以及交流研讨中颇有感触。
一、追寻儿童视角,课程故事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三位老师分享的课程故事《好邻居》、《对心中小学的N次搭建》、《一起出去走一走》没有所谓高大上的实例、没有深奥晦涩的理论,更多的是娓娓道来的亲切故事。它们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在专业理念引领下,老师们观察支持着幼儿,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让问题成为幼儿探索的兴趣,让问题成为幼儿的经验,让问题成为幼儿探索的思路。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说:“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生长。”课程故事要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它能将观众代入其中,并为之所感动。
二、站在儿童立场,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小科学衔接。
幼小科学衔接不是刻意停留在形式上的衔接,不是额外增加的“衔接课程”,而应更多站在儿童的立场,在一日活动中渗透衔接内容。如:三个课程故事中,幼儿在“寻找邻居”“搭建小学”、“外出散步”等一系列课程活动中,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方面为上小学做了准备。在两节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收放整理材料的习惯,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专注性,活动中同伴间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师幼有效的互动无不很好的体现着幼小科学衔接。
本次培训活动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从孩子们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就拉开了序幕,此刻我们教师就要实实在在将入学准备工作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全过程,渗透在儿童的各类活动中。我们要呵护每一颗“种子”,让他们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智慧共享,携手成长
(南京市江宁区翠屏山幼儿园 徐凌燕)
2023年12月12日,江宁区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如期而至。在今天的活动中,五位教师精心准备,分享、展示了自己的教育案例和教学活动,让我从中获益匪浅。
孩子的入学准备贯穿于入学前的整个阶段,包括家庭的一日生活及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本次活动继续围绕幼小衔接而展开。工作室的教师们分享了自己在日常工作工作中对幼小科学衔接的所行、所思、所得。江晨、李芊两位老师分享了班本课程的开展始末,通过课程开展的回顾结合自己的感悟,呈现了自己在幼小衔接工作作出的尝试和成效。王海霞老师通过建构区域的主题搭建发展进程,展现了教师们是如何依托区域游戏来帮助孩子们学习交往、讨论、分工、合作,以及过程中促进了孩子们的哪些方面的入学准备发展。三位教师在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给孩子们提供了很棒的成长体验。
随后,刘佳和陈玲老师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指引下,展示了一节科学活动和一节音乐活动。刘佳教师巧妙地利用户外自然资源,开启冬天关于树叶的探究之旅。陈玲老师则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带领孩子们一起来K歌挑战。两节活动寓教于乐,师幼关系平等和谐,在共同的探讨中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最后,在工作室主持人毛应翠的引领下,大家逐一回顾一年来的研学情况。工作室的成员虽然从事的是相同的工作,但来自不同园所,面对的孩子不同,因此在工作中有共通的、也有个性化的。大家就一年来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和推动下,自己是如何进行工作实践的,分享感悟与收获,反思不足与弱项,总结成长与进步,这为下一阶段的研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希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大家继续智慧共享,携手成长,做一名更好的幼教工作者,为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件 2:学员签到情况表
2023 年江宁区学前教育“毛应翠德育名师工作室”学员签到表